今天是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歡迎光臨本站 

常見問題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術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3/5/12     瀏覽次數: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術玉米中后期主要指穗期和花粒期2個階段,穗期階段是由營養生長轉向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一般歷時27-30天。其生育特點是根、莖(節間)、葉迅速生長的同時,雄雌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長發育較旺盛和決定玉米穗數、穗子大小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較關鍵的時期。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促稈壯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蟲害,以達到穗多、穗大的豐產長相。

  一、中耕培土: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發育,同時可去除田間雜草并使土壤更多地接納雨水;培土則可以刺激次生根發育,有效地防止因根系發育不良引起的根倒。中耕和培土作業可結合起來進行,培土高度以7-8厘米為宜。
  二、防治蟲害:玉米中后期是害蟲的多發期,主要害蟲有蚜蟲、玉米螟、粘蟲、棉鈴蟲等。防治蚜蟲,可用50%辟蚜霧每畝8-10克或10%吡蟲啉每畝10-15克對水45公斤噴霧。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喇叭口期(第9-10葉展開)用3%辛硫磷顆粒劑0.5kg摻細沙7.5kg混勻后撒入心葉,每株1.5-2g或用4.5%快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噴霧,在雌穗抽絲盛期后6-8天,用4.5%快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噴霧,粘蟲可用滅幼脲或4.5%快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棉鈴蟲可用4.5%快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噴霧。
  三、病害的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發生葉斑病、青枯病、銹病、褐斑病等。1、葉斑病。葉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小斑病一般玉米品種多在葉脈間產生橢圓形或近長方形斑,黃褐色,邊緣有紫色或紅色暈圈,有時病斑有2-3個同心輪紋,多數病斑連片,病葉變黃枯死。小斑病的發病輕重一般與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關,當病葉率15%時,又遇連陰雨天氣,就要進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葉集中銷毀,然后噴灑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500-800倍液噴霧防治。2、青枯病。也稱玉米莖腐病、莖基腐病,是對玉米生產危害較重的病害。該病病情發展迅速,來勢兇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嚴重的40-50%,特別嚴重的高達80%以上,農民稱之為“暴死”,對玉米產量影響大大。灌漿至蠟熟期,連續陰雨,光照不足,多陰暴晴是發病綜合有利條件。莖基部的葉鞘間,雨后積水溫度高,容易發病。發現零星病株時,用多菌靈500倍液澆根,每株灌藥液500毫升。3、銹病。防治銹病可在初發期用20%粉銹寧乳油每畝75-100毫升噴霧防治 4、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來上升為主要病害的一種真菌病害,其典型癥狀是葉片中上部發病,出現黃、褐色斑點,尤其是中脈上會有褐色斑點。這種病害在鄭單958、浚單20上表現尤為突出。病源菌在土壤中,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玉米褐斑病防治較佳時期在拔節前,在抽穗前會加重危害程度。防治用藥可選擇粉銹寧、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禾果利等殺菌劑。強調噴霧時一定要打勻、打透,水量一定要足。另外也應將已經發病的葉片病部剪下,帶出田外集中深埋銷毀。5、專業腐爛病。專業腐爛病是近兩年來新出現的一種綜合性病害,目前其發病機理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當前主栽品種抗性差,加之高溫高濕的環境影響,為薊馬、瑞典蠅等害蟲為病源侵染打開了通道,是造成這一病害危害加重的3個主要因素。專業腐爛病發病時,玉米新生葉片尖、緣部位褪綠變薄呈半透明狀,后粘連成牛尾狀,造成雄穗不能抽出。隨著病情發展,玉米頂部的“牛尾”會腐爛發出臭味。防治這種病害單一用藥效果不好,應用殺細菌的藥劑如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農抗120和殺真菌的藥劑如百菌清、可殺得、錫唑醇等混配噴藥,還可加上啶蟲脒等殺蟲劑。對已經形成“牛尾”的玉米頂心可用刀片將其劃開,幫助雄穗抽出。已開始發生腐爛的頂心應將腐爛部分剪掉都銷毀。
  四、追肥:玉米后期追肥,一般進行3次。第1次在拔節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葉)施入,稱為攻稈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持玉米植株健壯生長,促進玉米雌雄穗順利分化。施肥量占總追肥量的30%,一般畝施尿素15公斤左右,也可追施優良有機肥1000-1500公斤。沿幼苗一側12-15厘米處開溝深施(15-20厘米)。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葉展開),畝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稱為攻穗肥。攻穗肥對保持玉米增產十分重要,對決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數作用很大。施肥量占總追肥量的50%,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第三次在雌穗3%-5%吐絲時追施,稱為攻粒肥,這次追肥對防止葉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施肥量一般占總追肥量的20%,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高產田可畝追施15公斤左右。為防止后期脫肥,確認植株健壯生長,也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施肥,每畝用尿素0.5-0.7公斤加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50-100公斤,再加入殺蟲藥兼防治玉米螟。
  五、澆水:玉米后期澆水要進行4次。第1水:拔節前后澆拔節水,要淺(60m3/畝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5%-70%即可;第二水:大喇叭口期灌水,澆足(80m3/畝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即可;第三水:開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數的關鍵水;充分供給水分,對提高花粉生活力和受精能力,增強玉米結實力,減少禿頂缺粒有重要作用。第四水: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關鍵水。籽粒灌漿過程中,如果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澇,以防澇害減產。但也要看天看地,掌握適度。多雨年份,積水地塊,特別是低洼地,遇澇應及時排水。
  六、拔除空株:為減少空株對光、水、肥等資源的競爭和消耗,授粉10天以后,對全田植株逐一檢查,發現空株將其拔除,以達到提高群體產量的目的。
  七、適時收獲:適時播種的玉米適當晚收并不會造成晚茬麥。近些年,我縣霜降日推遲,秋后較暖,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從玉米騰茬到小麥播完的時間大大縮短,因此,玉米可以適當晚收。玉米收獲主要依據兩個指標: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層形成。二是籽粒乳線消失,果穗苞葉變白而松散。一般麥田9月底收獲,高產田10月上旬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
  八、秸稈還田:玉米收獲后,嚴禁焚燒秸稈,應及時秸稈還田,以培肥地力。適于青貯的品種可以適時收獲,秸稈青貯用作飼料。
  九、防倒伏: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風,出現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響產量。小喇叭口期后,特別是在灌水或降水后遭遇大風而出現的倒伏,應及時扶正,并淺培土,以促迎根下扎,增強抗倒伏能力,降低產量損失。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0551-6883 9668
0851-8363 2195
瀏覽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