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動態
5月26日,陽光和煦。貴州筑農高科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筑農高科”)種子加工車間里,智能化種子成套加工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種子從進料口進入,通過風篩選、比重選、光波選、色選等,精準篩選每一粒種子,提升純度、凈度,經過包衣機包衣、定量包裝秤稱量后封口,一袋袋種子生產而成。
包裝好的種子統一打包后,工人搬運裝車,源源不斷運往市場,承載著廣大群眾高產豐收的期望。
一粒金色的種子正悄然書寫著我省種業的傳奇。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筑農高科以科技為犁,以種業為核,在鄉村振興的沃野上深耕不輟,讓每一粒優質種子扎根大地。
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營水稻、玉米、蔬菜新品種研發、繁育、種子生產等業務,經過18年的奮斗耕耘,今年5月7日,喜訊傳來,貴州筑農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獲頒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A證),成為全省首家水稻“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構建起“研發—繁育—生產—推廣”的完整生態鏈。這不僅是高原農業向科技深空的一次躍遷,更是鄉村全面振興交響曲中昂揚的動人樂章,激活了種業“芯”動力。
“真正的良種,必須將‘芯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鄧勇說,從2015年起,我們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物所、中國水稻所、浙江大學、貴州省農科院、安徽省農科院等頂尖團隊,用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出“筑優”系列水稻,矮稈抗倒,優質高產,畝產量提升10%以上,滿足了人們吃得飽、吃得好的需求。
從實驗室到田間試驗,筑農高科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在清鎮市紅楓湖畔的科研基地,水稻插秧正在火熱進行,工作人員將每一塊田分為幾十或上百個小區域,插上不同品種的秧苗。
該基地水田面積40多畝,種植了水稻新品種(組合)400余個。“通過不斷試驗篩選,篩選出的優良品種再進行大面積試驗鑒選,最終篩選出適應性強、品質好、產量高的水稻新品種進行示范推廣。”鄧勇說。
將“實驗室基因”轉化為“田間豐收”,筑農高科獨創的“筑99A”不育系,衍生出筑優筑農絲苗、筑優110、筑優鈺禾、筑優玉禾占等新品種,成為長江流域至南方稻區的“明星品種”。目前,該公司推廣的水稻新品種達30多個。
種業振興,離不開政策的春風。貴陽貴安將種業振興納入深化改革的重點工程,種業高質量發展18條措施如春雨潤物;種業高質量發展3年實施方案等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貴陽貴安種子企業數量增至57家,34個國家審定品種、153個省級審定品種在黔貴大地上綻放。筑農高科植根于這片沃土,結出累累碩果:從蹣跚起步,到建成分子育種實驗室、智能加工中心,其“育繁推”全鏈條發展模式,已成為貴州現代農業的鮮活注腳。
去年,筑農高科在岑鞏縣等地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2萬余畝,生產種子400余萬公斤,推廣種植500萬畝以上。今年,該公司制種面積已達3萬余畝,年生產種子預計達600萬公斤,銷售網絡覆蓋長江中下游及南方稻區,更將“貴州芯”種子出口至東南亞,實現了“黔種出山、出海”。??
從紅楓湖畔的科研地到岑鞏縣的萬畝制種田,從實驗室的基因圖譜到農民的笑臉,筑農高科以“一粒種”撬動“千鈞糧”,書寫著“藏糧于技”的農業傳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