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動態
貴陽金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選育展示基地里,工作人員采摘成熟的試驗蔬菜
盛夏時節,位于清鎮市紅楓湖鎮民樂村的水稻育種科研示范基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基地科研人員簡興偉忙著進行稻谷分蘗期管護。他介紹,60多畝的示范田中共有40多個水稻品種正進行試驗。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如何培育一粒好種子,打好種業翻身仗?近年來,貴陽貴安按照中央、省委關于種業振興相關部署,將種業振興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要點,成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現代種業發展工作機制,緊盯“保、育、繁、選、檢、推”六個關鍵環節,出臺支持貴陽山地特色種業高質量發展18條措施,全力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全省種業高地。
截至目前,貴陽貴安已有種業企業53家、29個主要農作物品種通過審定、170個主要農作物品種通過省級審定,獲得植物新品種產權保護品種8個,種業振興邁出了新步伐。
培育“金種子” 產業有“錢”途
5月,貴州筑農高科種業有限公司與旗下安徽昇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自主創制和克隆的一種調控水稻矮桿、抗倒、產量的基因(sdlr5)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2310795542.1),這是被稱為“綠色革命”的水稻矮化育種領域又一重大突破。
“該專利的優勢是克服了以往雜交水稻制種中出現的倒伏嚴重、異交結實率低、產量下降的嚴重缺陷,利用該技術所選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不但矮稈抗倒,廣適性還非常好。”貴州筑農高科副董事長鄧勇說。
水稻育種是個艱辛的過程。自2015年起,貴州筑農高科育種團隊就致力于水稻新品種研發,先后與中國水稻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貴州大學農學院、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等專家團隊進行合作,凝聚國內科研力量,在關鍵領域進行技術突破。
“真正的‘良種’,靠引是引不來的,必須要把種子‘芯片’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鄧勇表示。依托公司在貴州、安徽、海南等地的水稻科研基地,以及每年政府扶持和企業投入的科研資金,育種團隊不斷進行試驗,從制定計劃、播種育秧到移栽、田間管理,再到后期雜交、田間選種,經過無數次夜以繼日地嘗試、失敗和再嘗試,終于在雜交水稻抗倒伏矮稈基因的發現、克隆及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通過基因的應用,我們還培育出了優良三系不育系筑99A及雜交水稻新品種筑優筑農絲苗、筑優110、筑優鈺禾、筑優玉禾占等品種,皆具備矮桿、抗性好、品質好、抗病性好的特點,同時還具備制種異交結實率高的優點,使制種產量也得到了大大提升。”鄧勇說,目前,公司研發的系列水稻品種已在全國各地推廣種植300萬畝,僅貴州省內就有20萬畝。
良種一粒重千鈞。
近年來,貴陽市加大政策支持,強化創新,特色品種加快升級。通過出臺貴陽貴安現代種業獎補支持政策,對新品種推廣成效突出、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企業進行獎勵,鼓勵提升種業企業自主創新意識。
好政策激發了種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動能。2023年,貴陽市通過國家、省級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6個,“油研2020”躋身冬油菜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榜單,4個水稻展示品種入選全國種子雙交會展示綜合表現優良品種。
目前,貴陽市種業高地初具雛形,一個個優良品種走向田間地頭,為筑牢糧食安全屏障持續發力。
“科技范”筑牢糧食豐收基礎
“水肥一體化”“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技術評價”……7月10日,走進烏當區新場鎮王壩村500畝玉米良種試驗基地,只見一排排挺拔的玉米中,間或矗立著一個個標牌。
“每一個標牌對應一個試驗項目,上面記錄著不同的實驗內容及預計達成的目標效果。”基地負責人鄧加德告訴記者,這里設立了9個玉米不同配制組合的鑒定篩選試驗項目,涉及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4所院校共12位專家的研究成果。
該基地是貴州鑫玉竟世種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六化基地”。在現代種業發展要求“五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基礎上增加了綠色化。基地內不僅提供“訂制”綠肥提高產量,還安裝節水設備增加效益,并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為玉米制種提供了良好的高質量生長環境。
“我們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套可在貴州復制推廣的玉米種子生產方案,為打造貴陽市種子高地、推動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貴州鑫玉竟世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華表示。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貴州鑫玉竟世種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集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與院校專家的密切合作,針對山區玉米種植特點,不斷選育耐密抗倒、適宜機收的新品種。除了好種子,企業還積極探索高科技農業機械化種植,讓玉米制種越來越有“科技范”。
“機械化生產是必然發展趨勢。”王志華說,企業針對貴州田地零碎的實際情況,采用小型播種機播種,調控株距,一穴一粒,省去了后期剔苗的麻煩。
同時,基地內還采用滴灌管道,將其淺埋于地下2厘米至3厘米深處。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通過管道就可以將其所需的水分和養料輸送至根部,讓玉米“吃得更飽、喝得更足”,節水、省工又高產。
“好種子、好農機、好技術,再加上科學管理,想不增收都難。”看著一片蔥蘢的玉米田,王志華對今年秋季的收成滿懷信心。
這些年來,貴陽貴安在推動種業發展實踐中,逐步構建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繁育推一體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種業向科技密集型產業轉變。
隨著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在貴陽市田間地頭得到推廣,一粒粒優良種子播撒到廣闊的農田,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石愈發堅固。
播撒新希望 蹚出振“芯”路
7月11日,藍天白云下,走進修文縣灑坪鎮青山村,在貴陽金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選育展示基地里,辣椒、絲瓜、黃瓜等200多個品種的蔬菜和600多個品種的玉米長勢喜人,其中,不少樣貌奇特的蔬菜令人驚奇。
基地里種植的黃瓜,不僅有市面上常見的品種,也有口感清甜的水果黃瓜。黃瓜形狀也不一樣,有細長的,有短粗的,還有個頭只有普通人握拳大小的。
“這都是我們栽種的新品種。現在消費者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對品種有不同需求,蒸、炒、炸等不同的烹飪方式也需要不同的品種。”貴陽金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永鵬說,企業一直在根據市場需求推陳出新。
金黔農業是貴陽市老牌蔬菜制種企業,自1993年便開始進行香菜、菠菜等蔬菜制種。目前,已發展為主要從事大田種子、蔬菜、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銷售,以及新品種研發、引進、示范、推廣的育繁推綜合性現代農業企業,銷售網絡覆蓋我省9個市州,以及周邊的云南、四川、重慶、湖南、廣西等地。先后獲得貴州省農業豐收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隨著種業振興行動深入實施,金黔農業為適應種源自主可控要求,在貴州省各地積極建設蔬菜育繁推一體化基地,利用各地自然資源提升育種品質。
基地建設過程中,金黔農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市場優勢,通過“公司+村集體”或“公司+農戶”聯營模式,流轉土地進行基地建設。一方面,為農戶帶去土地流轉資金;另一方面,當地農戶也可到基地務工,學習到專業科學的管理技術,提升自身種糧效益實現再增收。
截至目前,金黔農業已在省內建設600余畝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和周邊農戶增產增收超過100萬元。
小種子孕育大夢想。
如今,貴陽貴安以“優種”為核心,引進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了貴州貴陽(觀山湖)現代種業產業園;組建貴陽市種業專家人才庫;2024年,市域內雜交玉米制種面積1.3萬余畝,市屬企業在全省水稻制種面積大,達3.6萬畝。制種業已成為促進貴陽貴安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新興產業。
貴陽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立足貴陽、服務全省,切實扛起省會擔當,壯大現代種業產業集群,提升種業企業的制種規模,持續釋放其聯動帶動潛力,實現種業研創、服務、展示等融合創新發展,為糧食安全筑牢種業基石。
(來源:貴州日報)